荨麻疹俗称“风疹块”、“风疙瘩”。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限局性水肿反应,临床表现为大小不等的风疹块损害,骤然发生,迅速消退,瘙痒剧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 荨麻疹主要分为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其发病机制又可以分为变态反应性和非变态反应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荨麻疹发病机制中非变态反应性吧。
1、荨麻疹发病机制的非变态反应性,是由一些物质属组胺释放剂,进入人体内后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或使补体C3及C5分解,产生C3a及C5a等过敏毒素等使组胺释放从而引起为限局性红色大小不等的风团,风团可呈苍白色,周围有红晕,皮肤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如某些药物,包括阿司匹林、阿托品、吗啡、可待因、丁卡因、奎宁、多黏菌素、肼苯达嗪、毛果芸香碱、罂粟碱等或某些简单化合物如胺、脒的衍生物、吐温80、阿拉伯胶等能降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中的cAMP而引起组胺释放。
2、物理、机械及精神因素:如受冷、受压、饮酒、发热、运动及情绪激动等可直接作用于小血管和通过内源性激素的改变而作用于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3、由毒素引起,如蛇毒、细菌毒素、昆虫毒素、海蜇毒素等。
4、某些食物:如水生贝壳类动物,龙虾,草莓,蘑菇等亦可活化补体而引起组胺释放。
- 相关文章